一个小男孩站在桌子前,指着桌子上的棒棒糖问妈妈:“妈妈,我能再吃一根吗?”
妈妈说:“你已经吃了一根了。”
这时爸爸刚好进门,小男孩问爸爸:“我可以吃一根棒棒糖吗?”
妈妈刚好进了厨房,这位妈妈听到丈夫对儿子说:“按妈妈说的做。”说完就进了房间。
没多久,妈妈从厨房出来的时候,发现小男孩已经在大口地舔棒棒糖。
“不是说不能再吃了吗?”妈妈有些困惑。
“爸爸说我可以吃的。”小男孩一本正经地回答。
“我没说你可以吃,你冤枉我。”这时爸爸喊。
“我也听到你爸爸说‘按妈妈说的做’呢。”
小男孩还是坚持说:“爸爸就是说‘可以’的,我也可以全部吃光光的……”
夫妻俩哭笑不得,这不是明摆着的“睁着眼睛说瞎话”吗?
下面孩子们一些常见的类似表现,作为爸妈,你一定不陌生
孩子明明偷吃了香肠,嘴巴泛着油光,可他就是瞎掰说“香肠自动跑到我嘴里”;
孩子明明趁妈妈没注意,把花瓶里的花抽出来剪坏了,手上还拿着剪刀,可就是瞎掰说“姥姥做梦剪坏的”;
孩子明明私自拿了妈妈的唇膏往墙上涂鸦,可就是瞎掰说“爸爸刚刚叫我画的,说我画画厉害”,可爸爸已经出门上班了许久……
孩子们幼儿期经常“睁着眼睛说瞎话”?为什么会这样?
1、年幼小朋友缺乏逻辑思维,不知道自己的话会自相矛盾
什么是逻辑?下面幼儿说用苏格拉底的的例子解释一下。
第一个前提是:“每一个小婴儿都需要喝奶”。
第二个前提是:“苏格拉底的儿子还是一个小婴儿”。
结合两个前提可以推理出:“苏格拉底的儿子需要喝奶”。
这就是逻辑。可是,小朋友因为心智未成熟,基本不具备这种能力。从儿童的大脑研究来解释,即使是6岁的孩子,也常常是“黑白思维”,逻辑思维还未正式发展。
那么,什么是“黑白思维”?非黑即白的思维,例如:大灰狼是坏蛋,一定会做各种坏事;小白兔很可爱,一定会助人为乐。5,6岁前的孩子,很难相信大灰狼会做好事。即使到了孩子们11岁,负责处理抽象逻辑思维的的脑区——前额叶也还未发育完全。所以,孩子年龄越小,越难以觉察到自己话语中的漏洞和自相矛盾的地方。
而大脑发育相对成熟的成年人,一下子就能觉察到孩子“睁着眼睛说瞎话”中的明显的逻辑漏洞。例如,成年人会觉得,“香肠没有生命,不会自动跑到孩子的嘴里”,“爸爸不在家里,不可能鼓励孩子浪费妈妈的唇膏,还在墙上涂鸦”……
2、年幼小朋友“自我中心”思维,完全是本我的“真情流露”
看到“自我中心思维”的字眼,我想到了阿米什人。这群人虽然也用现代的手机,可他们每次聊电话的时候,总要躲进封闭的室内,“营造”一种在电话亭讲电话的感觉。他们目的是告诉外部的人——“我们过得很简朴”。
无论哪个地方,小朋友年龄越小,“自我中心”思维越明显,他们所有的话语和行为,完全是本我的“真情流露”。“我想吃冰淇淋,妈妈不答应我也要吃”,“我想玩芭比玩具,爸爸不让买,我也要买”,“早起床很困啊,即使被妈妈催,我还是想再睡一会儿”……
这其实也是幼儿大脑的发育导致的。正如幼儿说在前面提及的,即使孩子们到了10多岁,前额叶没未发育完全,而小婴儿在出生后,大脑中负责生理和情绪的部分脑区已经成熟了。所以,孩子“本我”的需求很强烈,这也就催生了小朋友的“自我中心”思维了。
3、年幼小朋友还不怎么懂什么是“谎言”
从幼儿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说,3岁以下的宝宝,还不会撒谎,即使他们看似在撒谎,那也是宝宝表达“期望”的方式。例如一个2岁的宝宝,可能会对妈妈说“我骑着三轮车飞过了河”。
孩子3岁后,开始有意识地撒谎,可是经常自相矛盾。例如一个三岁半的痴迷动画片的小男孩会说,“小狗一定要让我看动画片,它说不看动画片的孩子不乖”;又例如一个偷懒的3岁小女孩说,猫穿了她的芭蕾舞服,所以她不能去上芭蕾舞课。
4岁以上孩子,开始具备推测他人想法的能力,也就开始有了大人有时觉察不到的谎言。例如一个7岁的孩子因为不想写作业,从家里偷跑出来,遇到警察叔叔便撒谎说“我是孤儿”……
所以,孩子越小,睁着眼睛说瞎话的谎言,经常出现。
爸妈们如何应对孩子睁着眼睛说瞎话的行为呢?
当小宝宝3岁内,正因为他们撒谎常常混淆了“期望”,你除了能以此了解到宝宝们的小心思外,你大可采取一笑置之的态度。因为即使你直接拆穿他们的谎言,他们也不会改变,“小谎言”仍旧满天飞;
当孩子3岁后,孩子已经具备了低级的撒谎能力,父母除了告诉孩子一些基本的逻辑演绎,例如“狗狗不懂说话,不会叫你看动画片”,虽然孩子往往难听进脑子里;另外,父母要给孩子建立基本的行为规则,例如动画片每天只能看30分钟,玩具每天睡前要摆放整齐等;
当孩子4,5岁后,孩子就有了初步成熟的谎言,父母就需要给孩子进行道德规范方面的引导和教育了。爸妈们可以通过绘本故事的形式灌输道德观,也需要以身作则,甚至也可以列一个道德规范表格,帮助孩子对照。
看看下面一位熊爸爸是怎样“拆穿”孩子的谎言的:
在一个二孩家庭里,小哥哥爱欺负弟弟,无论弟弟手里玩什么玩具,他总会抢走弟弟手里的玩具。
被爸爸批评的小哥哥说:“小B来我家,让我抢的。”小B是小哥哥经常一起玩的小玩伴。
“小B没来我们家啊。”爸爸说。
“小B刚刚来的,他从窗户飞进来的。”
“好吧。”爸爸暂时表示无可奈何。
后来,他偷偷坐在沙发上拍摄两个孩子玩耍的场景。当然,抢玩具总会发生。两孩子玩着玩着,小哥哥又伸手抢弟弟的玩具,还伸手打了一下反抗的弟弟……这一过程,都被爸爸录了下来。
保存了证据后,熊爸爸故意问大儿子:“你怎么又抢玩具?”
小男孩又是旧谎言重来:“小B从窗户飞进来让我抢的。”
“你看看吧,把小B找出来!”爸爸播放了视频,小男孩“嘻嘻”摸着头笑了……
所以,孩子们撒谎时,你有时需要神经粗得能并排开四辆卡车;有时却需要聪明得像个智者。不被孩子的谎言虐过,哪能看见成长?
关键字:撒谎说谎、心智成长、育儿方法、亲子互动、早期教育
幼儿说,作者为幼儿心理科普作家黄杏贞,已出版书籍《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》(获国家部级优秀出版物奖)。学习幼儿心理研究和知识,分享科学、实用、有价值的育儿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