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
经常玩手机和不玩手机的孩子,各方面差距过大,尤其是性格
2019-06-12
 现在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最重要的社交工具,聊天、工作、消费、阅读、娱乐等一系列都在手机上进行,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,更有人夸张到开车、睡觉也离不开手机。

  前断时间有一个消息称:女司机开车36分钟看了34次手机,最后撞车出车祸。最重要的是,家长的一言一行也严重影响了孩子,现在经常可以看到很小的的孩子拿着手机打游戏、看视频,玩的不亦乐乎。殊不知,孩子在该学习的年纪却在玩手机的危害。

  这样长此以往,玩手机和不玩手机的孩子在性格上也有了很大不同。

  自我封闭

  长期玩手机的孩子,会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从不和外界接触。和以前的玩伴都渐行渐远,在他的心理唯有手机最大,手机里的游戏、短视频深深吸引着他,从而钻在他自己的小世界里,自我封闭。

  相比较不玩手机的孩子,可以去陪爸爸钓鱼、和妈妈一起干家务、自己看看书、和伙伴们踢球、玩游戏......在他的世界里有无限可能,性格也会比较开朗,遇事思维开阔。

  语言能力有差异

  长期玩手机的孩子,性格变得沉默寡言,与人交流不多。即使想要交流,由于语言词汇的缺乏,也总是说不出多少话,或者词不达意。

  而不玩手机的孩子,性格活泼,爱学习。由于常常说话,语言词汇丰富,表达能力非常好,理解能力也比较好。

  自制力差

  孩子总是放不下手机的原因就是手机里的游戏、视频太好玩,以至于沉迷其中无法自拔。这样的孩子控制不住心里的欲望,从而摆脱不了手机的桎梏。自制力会很差,除了对手机感兴趣,对其他东西都提不起兴趣,只要给他一部手机,可以天天不出门。

  不玩手机的孩子,自制力比较好,知道该学习时学习,该玩耍时玩耍,该停下时就停下。对一切活动能切换自如,不存在上瘾和缺乏自制力。

  通过以上对比,似乎不爱玩手机的孩子的性格更招人喜欢。因此家长们应该尽量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和频率,不要让孩子过度沉迷手机,以免误入歧途。

  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多和别的小朋友接触,多让孩子和他们一起学习玩耍。多倾听孩子自己的想法,及时纠正他的错误思想。比如,玩手机不是件坏事,但过度沉迷就不是好事了,该学习时要学习、该吃饭睡觉就该去做,该交际的时候也该放开自己的手机。

  同时,家长作为孩子的模范代表,应以身作则,少玩或者不玩手机,最好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机,多带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,让他体会到外界的美好,慢慢放下手机。

发表评论
0评